东汉末年天下大乱,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,上演了一幕幕逐鹿天下的故事。这时候,人才就显得无比重要了,而三国又是人才辈出的时代。有意争夺天下的人,都无比重视人才,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枭雄曹操是一个极具胆识谋略的人,先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取得了先发优势。其次,发布求贤令,大肆招揽人才,“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曹操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前,诸如崔州平、石广元、孟公威、徐庶等人,都投入曹操麾下。
正是由于人才的重要性,使得三国时期对人才的争夺越发强烈,曹魏最终成为了最大赢家,无论谋臣,还是武将都处于领先地位。由于诸葛亮的名气太大了,以至于掩盖了很多人的光芒。
在三国前期,各方人才流动非常明显。有这样一位将领,他在归降刘备后郁郁不得志,转头投奔东吴后,一跃成为九卿之首的太常,这个人就是潘濬。在三国所有重臣中,潘濬是经历最传奇的一个,他年近四十才投奔东吴。
要知道后来的孔明接班人、蜀汉大司马蒋琬,还是潘濬的表兄。如此敏感的身份,潘濬还能得到孙权重用,着实不简单。潘濬被荆州刘表辟为江夏从事,因斩杀贪赃枉法的沙羡长,一郡震竦。
当刘备领荆州后,任命潘濬为荆州治中,官衔虽不大但是权力却很重。可是,潘濬的官职在刘备称汉中王后,再也未能得到升迁,“先主入蜀,以为荆州治中,典留州事,亦与关羽不穆。”
在关羽眼中,潘濬可有可无,如同垃圾一样。关羽被杀,东吴取得荆州后,众人皆归附,唯独潘濬闭门不出。孙权抵达江陵后,亲自登门拜访,见到潘濬因病卧床不起,哀痛之情不能自禁。事情都到这一地步了,潘濬归降东吴。
潘濬去了东吴后,真正实现了如鱼得水。潘濬和陆逊长期镇守荆州,文武配合,共掌州事,功绩卓著。潘濬曾督诸军五万讨武陵蛮,信赏必行,斩获万计,居功至伟,并平息了荆州地区的这一长期夷患。
眼看潘濬一个归降人员如此受宠,东吴群臣有人犯红眼病了。嘉禾四年(235年),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,有人散布谣言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,准备投奔蜀汉。孙权立即替潘濬解释,“承明不为此也。”
潘濬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,一心为东吴考虑。潘濬也得到了陈寿的高度认可,“潘濬公清割断,陆凯忠壮质直,皆节概梗梗,有大丈夫格业。”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·吴书·潘濬陆凯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